与斯蒂芬妮 · 罗森塔尔关于行为艺术作 品《快乐英梅》的对话

>

快乐英梅》这件行为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哪里?

《快乐英梅》的灵感来源于奥斯卡 · 王尔德的童话故事 《快乐王子》。自 2008 年以来,我阅读和研究了很多 的童话故事。对童话的研究是从准备同英国的风铃草林 儿童安养院的合作项目开始的。这也是我第一次读奥斯 卡王尔德的短篇童话《快乐王子》。我发现这是一个非 常美丽动人而忧伤的故事,它描述了一个雕像(快乐王子) 和燕子牺牲自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。

伦敦海沃德美术馆实现“快乐英梅”的行为作品过 程中,经历了什么样的改变?

2012 年,我在海沃德美术馆 3 个月时间里,整个作品的 方案不断地变化发展。相比于 2011 年在瑞典马尔默莉 莉丝工作室实现的两天的《快乐英梅》作品,在形式上 或是艺术效果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。首先,我几乎 每天不断地向这件行为作品里注入新的东西,在以小纸 条这样安静的方式与观众互动的基础上逐步加入了更多 肢体语言和声音。另一方面,如何组织和把握现场的观众,也变得越来越重要。观众人数很多,为了尽可能地适应每 次新出现的情况,我必须具备这种快速反应和处理各种情 况的能力。海沃德的经历给了我更多的可能性去尝试各种 不同情况,让我与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,不同年 龄层的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灵活丰富。

你在海沃德美术馆参加“变化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展”的展 览过程中,每天持续至少五个小时的工作,你是怎样面对 这其中出现的挑战的? 

在做这个展览的过程中,我觉得确实很有挑战性,每时每 刻都面对不同的决定。首先,来参观这个展览的人确实是 很多,大约两万五千人,如何来面对我的每一位观众,让 他们感受到我的作品中去就是一项挑战,为了很好地迎接 并且完成这一项挑战,我积极地准备第二天所需要的物品, 让自己拥有充足的睡眠,健康饮食,适量运动使第二天达 到自己的最佳精神状态来完成我的艺术创作。其次,在每 一天的作品里,我都会插入一些新的东西,如何在原有基 础上加工创新对于我来说也可视为一项挑战。

那么,在这个作品里观众们做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?

观众们的给我的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正面的反 馈,另一种就是负面的。不能去说谁对谁错,万事都有两 面性,有的观众也不是十分地配合,当然这是很小的一部分, 绝大部分的观众还是以不同的形式给了我正面的反馈。有 的通过现场最直接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,有的是发 email、 短信或反复参与这件作品的形式与我进行沟通 : 观众中有这样的一个女人,看到纸条上写的“你可以告诉 我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吗?” 她想起了那个她曾 视为已出但自杀了的小女孩后,开始伤心地哭泣。还有这 样的一位老人,他看到我为孩子们提供的那些关于他们父 母的信息时,感叹我的作品极具教育意义,应该实践到学 校的儿童教育中去。还有这样一群推着孩子来看展览的妇 人,他们带着孩子参与到我的作品中,而且他们和孩子们 都十分的兴奋。观众们大多表达了他们对我作品的重视和 喜爱以及我给他们带来的情感触动,这让我十分地欣慰。

在你的艺术生涯初期,你是作为一名画家来从事艺术创作,那 么你是怎样下定决心从一个画家转型为一个行为艺术家 的?

在你的艺术生涯初期,你是作为一名画家来从事艺术创作,那 么你是怎样下定决心从一个画家转型为一个行为艺术家 的? 早些年,当我在北京东村用绘画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, 看到周围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做行为艺术作品,我就对行为 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。虽然那时我参与了和其他东村 艺术家合作的行为艺术作品,但我并没有真正地开始从事 行为艺术。1998 年,在德国留学深造的时候,从我的老师 玛丽娜 · 阿布拉莫维奇那里,我寻找到了关于行为艺术的 答案,而且我发现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创作媒介可以更好地 表达我的艺术思想。故乡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这种影响伴随着我的出 生,存在于我的血液里的。当我还在中国生活的时候,我所 接受的教育,所理解的传统,所得到的文化熏陶都具有的典 型中国特色。而后在德国学习或是在世界各地做展览的时候, 虽然也接受了西方的思想,但是存在我骨子里的东西不会完 全改变,并且在我的作品《快乐英梅》中也有所体现。作为 艺术媒介的小纸条上有很多内容是关于中国文化的,比如中 国地理、传统历史、当今中国,这就是我故乡给我带来影响 的一种体现。

当你 2013 年第二次在马尔默艺术馆进行“快乐英梅”艺术 创作的时候,作品本身有哪些变化?

2013 年我再次和莉莉丝行为艺术工作室合作《快乐英梅》 艺术创作的时候,我的表演是在马尔默艺术馆,整个展览 的主题是“24 个空间”。 首先,从客观的角度来讲,时间、地点、所处的文化背景等 客观条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改变。观众的数量、参与作品的 程度也在随着观众群体的特质而变化。最重要的是,在完成 作品的过程中,我的自身感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,我对自 己有了更深的了解,更深入的自我挖掘。除此以外,在马尔 默的这次我更多地涉及到了中国文化、政治、历史、经济等, 就像充当一个中国文化传播者在中国和瑞典架起了一座桥 梁。每天表演后,我都会利用很多的时间来阅读中国文化。 通过这次的表演,我也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
谈谈你在威尔士斯旺西时的创作经历 ?

《快乐英梅》是一件可持续发展的作品,针对观众群体和 他们的文化背景在每个地方展示的主题都不完全一样。在 斯旺西由格林维维安美术馆主办的展览“让我们看看会发 生什么⋯⋯” 在展览期间,我的作品是在乐世界画廊进行的。 展览期间,我遇到了不同的人,有的是学生,有的是做义 工的艺术家和还有的是当地的艺术爱好者们。在这次的作 品里,我是以行为艺术家和教育者的身份,尽可能地用更 多的时间和每个人更深刻地互动交流。绝大多数的学生是 艺术预科班和在校艺术系的学生,我和大家的互动更多的 是以行为艺术这一主题为出发点,把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。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会在创作的过程中,更多地穿插了角色 互换,加深他们对行为艺术的了解,希望他们把行为艺术 也加入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去。